逆風前行_向創社陳邁社長 致敬
陳邁先生是建築改革社第一任社長,當時的我擔任總幹事。陳先生和我差36歲,外人很難想像年輕人如何和他熟識? 特別是建築界重視”輩份”,世代中間存在隔闔才是常態。九二一校園重建完成不久,有天接到一通電話那端自稱是陳邁,說他要連署(2004年發起關於採購修法及建立標準契約範本)。心想陳先生是何等大人物?因此只記得握著電話發抖。之後辦公室就經常電話傳來:陳邁先生找,接著就三天兩頭跑宗邁。從此有機會貼近陳先生,他總是帶著笑容,不會輕看這些毛頭小子。偶而見到他是坐在評審主席的位置;甚至有次競圖還不小心碰上宗邁僥倖贏了,陳先生竟然跑來握手恭喜,長者的氣度讓我不知所措。很多人和他之間有類似小故事,因此陳先生被建築界視為精神領袖!
建改社前身是921新校園運動合作社,在2007年決定常態化,陳邁被共同推舉為創社社長,開始帶領著一批年輕人從事改革。建改社的三個工作主軸:學術、文化、實務組,反映陳先生曾經在學校任教、主持雜誌社、擔任建築師的三個經歷。他在談危機意識時涵蓋全面,早期從他擔任東海建築系主任開始,看到考試制度、執業環境不合理將造成年輕人傷害,但公會並不關心這些議題,他很欣慰眼前這批年輕人和他有共識。2008年前有個契機,即陳柏森先生時任工程會副主委,林欽榮時任營建署長,建改社夥伴研究修改採購法等,並由陳先生帶著呂欽文等拜訪工程會、營建署,提案修法及建立契約範本。同時帶著張基義等拜訪考選部,推動建築師考試制度改革,訴求提高錄取率、建立題庫等。文化組的主要工作是將論述文章集結出書。這是建改社行動的第一個高峰,一次就全面啟動陳先生架構的建改。但政黨輪替後,中央沒有熟悉建築政策的閣員,建改被迫中斷。改革突破的關鍵是政府部門有人懂建築,有民意代表願意支持,且有很強行動力的民間團體。這期間的任務也沒閒著,鼓勵社員參與各地方公會選舉,進入體制內改革。到了2016是建改行動的第二個高峰,建改社遊說吳思瑤立委支持,又開始提案修法。但公會改革、實務界與學界鴻溝的彌平,還需要時間,尚待水到渠成。
陳先生不多言詞,但最常講的一句話:「不忍心看到年輕人經歷他同樣的苦」,他卻不常談自己究竟吃過什麼苦?直到讀了他的傳記。他投入在公共事務的精力,我看到的也只是部分。不少人曾攻擊過陳先生,他淡淡的說:「人都不完美」。我也曾被問過:「建改社到底想幹嘛? 不確定你目的這麼單純,或看得到的這些?」例如:建改社在推動評選制度改革,被質疑「你們不就是既得利益者?」,被影射是「門神」。建改社站在專業分工立場支持景觀、室內設計師立法,不免被貼上傷害工作權的標籤。改革無法一蹴即成,需要時間證明它是對的。例如最有利標、事前公布評委名單,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進步方向,但社會花了十年才理解其重要性(建改社十年前的提案)。
改革者同時也接受檢驗與批評,任何的一點私心、道德瑕疵,就先換來萬箭穿心。也因此知道陳先生被推崇為人格者的不易,以及後續接任者之重擔。到了呂欽文準備接社長,就開始面對承擔不起的壓力。我在接任的前一年常失眠,有天陳先生來電話溫婉勸道:「建改社長是要付出的,是一種社會服務,的確需要和家人評估」。因為陳邁先生精神領袖的形象,社長位置似乎非得足夠「輩分」不能承接,在陳柏森、曾旭正接任後,呂欽文接任過程就開始曲折,象徵著建改行動者要擔大任,再由曾光宗到我,象徵世代交替。建改的期程,沒有當初預期的快,因此需積極栽培年輕人接棒。
「建改社必須要能論述且要有行動力」這就是能推動改革的關鍵。陳邁先生引導後繼者把其一生的志業化作為行動,陳柏森先生說你們選擇最難的事去做,空談並不會產生改變。在推動建築改革的過程,工程會、營建署、考選部把建改社列為邀請對象,因建改社無私的改革形象。不少人不投入只會抱怨,陳先生也會幫忙找理由,說他們要忙著經營業務。也有說風涼話「不要接公家案就好了」。社內也有茶壺裡的風暴,吵吵鬧鬧是正常,畢竟建築人自主性強,要把大家團結起來談何容易?有人要堅持己見,還要面對外界攻擊,都可以有灰心理由就放棄,能凝聚力量的唯一理由「為了下一代」。
一年半前接到陳先生來電,他吱吱嗚嗚提到不知怎麼辦好?才知陳先生一生在幫助別人,此時需要被幫助但不知如何開口。宗邁雖然不是這幾年才開始面對機關不合理的對待,但是近來至少兩個事件顯然對陳先生的身體打擊很大。建改社接續向立法院、監察院陳情,還有張哲夫先生、夫人等人俠義相助。陳邁先生雖罹癌多年,但一直控制得很好,卻在彰師大案遭指綁標圖利特定廠商、法院一審判有罪後而面臨停權。陳先生一生重視名譽,面對承擔不起的指控,造成病情急轉直下。如果把四年前吳明修先生過世也算進來,扭曲的採購文化已害了兩位大老!這也是所擔心的採購法危機,會陸續造成大小事務所「熄燈」,年輕新秀「曇花一現」,優質營造廠遠離公家案不斷的「惡性循環」。修改採購法並不是某些人所說的只為建築師的「權益」!
在那個大時代,陳先生歷經戰亂顛簸地來到台灣,靠著打工、送報,夢想當飛官又峰迴路轉考上成大建築系。讀了陳先生的傳記「憶往、習築」,嘆他這一生真精彩,也才知道他樂於幫助別人的特質,與這段受別人幫助的成長過程有關!橫跨40-80歳的建築人,多人受過他的提攜,其貢獻更關係著年輕人的未來!2014年他獲得了「國家文藝獎」的最高榮譽,建改社在921當天舉行大會,同時幫他舉辦感恩茶會。2007年建改社成立時,只有陳先生的頭髮是白的,現在大家也都花白了。有人祝建改社「社務蒸蒸日上」,我急忙回如此社會就不健康了,建改社有天會結束關門,就是改革事業完成時; 這與陳先生不眷念權位,都在為別人著想的思維有關。2019/4/11傍晚傳來他過世消息當下,建改社正與時間賽跑推動改革中:吳思瑤立委推動採購修法三讀,林盛豐監委要求中央釐清監造權責等五大議題;包括最有利標、事前公布評審名單、提高建物單價等,很多建築師、營造業界反應有感,向建改社致謝!
把建築人心繫在一起,陳邁先生的影響力前無古人,但他鼓舞後繼要有來者!透過這篇文向陳先生致敬,同時把建改社創立的精神紀錄,以期後人永遠不要忘記!